以讲台为阵地,他们是知识的冲锋者;以心灵为战场,他们是成长的守护者。不惧琐碎,只因肩负 “托举未来” 的重量;不辞辛劳,源于 “一个都不能少” 的担当。他们用行动证明:教育不是口号,是日日夜夜的全力以赴 !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我县这群可爱的教育追光者,去推开办公室的门、走进热闹的课堂,去读那些写满批注的教案、听那些藏着牵挂的叮嘱、看那些印在学生笑脸上的成长印记 —— 这,便是他们用热爱书写的 “教育篇章”,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教育局将推出致敬身边的教育追光者系列推文,以展示我县教师风采,树立育人标杆,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优秀教师代表:来自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汪丽红。 汪丽红:异乡为故乡,廿载守初心
汪丽红,女,1982年9月出生,现为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、中学一级教师,2018年泗洪县优秀教师、2019、2011年泗洪县青年岗位能手,宿迁市第七届高中语文教坛新秀,入职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并兼任备课组长的工作。 她是一位特殊的“新泗洪人”,来自安徽,扎根泗洪。二十载春秋,诠释着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执着,以异乡人的身份,成了无数泗洪学子家乡的守望者。 跨越省界的抉择:从“异乡客”到“自家人”2004年,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,告别家乡安徽安庆,只身来到泗洪。初来乍到,语言、饮食习惯等都曾是横亘在生活与工作面前的巨大挑战,便虚心向老教师请教,很快便融入了新的环境。
成家后,身为双职工教师,每天只能带着孩子去上班。五点四十起床,抱着孩子去上早读课,幼小的孩子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补觉。晚上十点钟下晚自习,孩子已经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睡着了。白天孩子不吵不闹,懂事地看着她在课间的时候和学生交流,给学生面批作文,或者答疑。寒冬酷暑,风霜雨雪,对学生的陪伴,与学生的交流,从未因困难而间断。 作为教师,她无愧于学生;作为母亲,她有愧于孩子。多年的付出与情感的倾注。让她从学生和家长眼中的“外地老师”,逐渐变成了值得信赖的“自家人”。 教师节快乐爱生如子的情怀:学生心灵的“守护人”
教育是心灵的艺术。班级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相对较高,很多需要离家住校,心理等问题接踵而至。她每天早早到校,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,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,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。 她的办公室里常备的点心零食,是为来不及吃早饭的孩子准备的;她手机里存着无数个学生家长的电话,是沟通学业、关怀成长的桥梁;她桌边的便利贴,提醒着她每天需要面批的作业,需要关注的学生,需要交流的问题。
精益求精的匠心:语文教学的“破局
破局在于坚持学习。她积极参与县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,并将所学转化为实践。主持的市级课题《正•反•合:新高考议论文写作结构升格的实践研究》,已完成中期评估,撰写的两篇课题研究论文已在刊物发表,并整理了课题相关教学案例集,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,并在全校及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交流。她的课堂多次在市、县评比中获奖,本人也荣获“高中语文教坛新秀”等称号。 作为学校的备课组长,她深知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,在自己不断学习和钻研的同时,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,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,指导备课、上课。带领备课组演课、磨课,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。本组多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,并在县级的各类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。
教师节快乐
从远方的 “异乡” 到心归的 “故乡”,她把二十年的光阴,酿成了与泗洪共生的深情。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,她从未停下 “扎根” 的脚步 —— 是深耕事业时的专注,是融入烟火时的热忱,让每一寸时光都化作向下的力量;而这份扎根的坚定里,始终藏着向上的期许,未来的日子,她仍将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,继续向阳生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