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返利诈骗的招数虽老套 但诈骗分子却屡次得手 “**”为什么会这么令人“难以抗拒” 总有人频频上钩? 今天,小编再向您分享一起 真实案例 快来学习一下吧~
简要案情
7月4日下午,泗洪居民王女士在家中刷视频时,被一陌生人添微信好友,对方介绍在网上做兼职**能赚钱,然后推荐王女士下载了一款名为:GXG的手机APP,王女士出于好奇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安装了该APP,并在APP内注册账户及绑定相关身份等信息。 在对方的指引下,王女士开始在该软件内充值资金进行**,一开始得到小额返利。当晚,王女士再次使用手机在该软件内**,**金额越来越大,在操作提现时,王女士被对方告知操作失误导致无法提现,需要继续补单才能完成提现,否则之前的金额将作废。此时,王女士心里特别着急,便按对方要求进行多次补单,后仍无法提现,共计损失80153元。
**为什么能骗到这么多人? 一、侥幸心理
**返利类诈骗中,很多受害人起初都是为了小额返利进入了这场骗局,收到返利后,受害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态:“虽然听说**都是诈骗,但是我这次是真的赚到了钱”“收到钱了应该不会是骗子吧”或者“就算是骗子,我赚了钱就跑,不往里投入资金”。 这种心态在受害人心里埋下了冒险的种子,不断怂恿着受害人“再来一单”。
二、自我欺骗
在一笔笔的**任务中,随着转账数额越来越大,虚假网站(APP)上显示的返利越来越多,受害人就会越来越相信**返利是真的,否则,就等于否认了受害人之前所有的资金投入,因此,深陷诈骗的受害人很难主动从中摆脱。 此时,骗子还会以“账户被冻结”“需要进行数据修复”“卡单”“积分不够”等理由拒绝返款并诱导他们继续转账,受害人在自我欺骗心理作用下,很容易相信骗子的话。
三、从众心理
**返利类诈骗经常通过群聊进行,群聊中发布任务十分方便,同时,群聊中的人鱼龙混杂,更容易混淆视听,在受害人还没弄清真假的时候,骗子就扮演返利成功的人在群里分享返利所得,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分享,受害人自然就会放松警惕,跟着尝试。
1.网络**本身就是违法行为,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,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,以免遭遇连环诈骗。
2.为了规避监测,诈骗分子往往要求你先下载一个其指定的不知名的浏览器,再登陆到其推荐的网站,下载指定的APP。如果您遇到具备这种特征的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3.如果被骗,应及时拨打110报警,同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、交易记录、联系方式等证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