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年,认识了一些在老家村里搞养殖、种植的人。
接触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:不缺好的东西,缺的是会吆喝的人。
年初,因为想买些营养好点的土鸡蛋,在朋友介绍下,认识了一位在金镇养鸡生蛋的牛人——高长亮。
养鸡这一行,他已经干了快二十年了。多年来养鸡场几次搬迁,而他本人的养殖经历也是一波三折。
养二十年鸡不算多稀奇,稀奇的是他养鸡的方式。
先养虫,再养鸡,最后要的却是鸡蛋。之所以要绕这么大一圈,是因为他对鸡蛋的要求非常高。
自从开始养鸡生蛋,他就一直辗转奔波于各个城市,寻找那些能够出具检测报告的权威机构,对自家的鸡蛋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。
起初检测数据并不理想,他就回来改进饲料配方、养殖方式,然后再次送检。一来二去,三十多次,才终于得到了各项数据都令人满意的好鸡蛋。
他养鸡,喂的不是人工的饲料,而是蝇虫。
为此专门弄了个房间用来孵化。成虫分批次被罩在网纱里,放上奶粉、白糖等喂养。幼虫孵化后清出,送到发酵室、拌入麦麸中发酵上一整晚。次日再拉到养鸡场喂鸡。
鸡吃粮谷和虫子,更生态也更健康。产出的鸡蛋也同样,没有那么多人为的添加剂、营养价值也比普通鸡蛋更高些。
寻常养殖,成本已经不低。像高长亮这样搞,二十多年来更是投入不少。
干养殖前,他在粮管所上班。后来下岗,开过浴室、超市,手里确实也攒了一些积蓄。自从开始搞养殖,积蓄全投了进来不说、甚至还在外面欠了些债。
如今的养鸡场规模不算大,2千多只鸡,日产一千多的蛋。
但说到销路,几乎可以说是惨淡。
因成本比普通鸡蛋高些,所以高长亮的奇智星DHA鸡蛋在本地很难打开市场。乡镇物价水平本就不高,鸡蛋作为常见食材、价格更是便宜。
于是,他把目光瞄向了苏州、上海等,消费能力更高、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的大城市。想寻求大城市的一些商超或品牌厂商达成合作。
可惜进展并不顺利。感兴趣的人不少,真合作的寥寥无几。更有过分的厂家,打着合作的名义、拿到了高长亮的检测报告,据为己有、拿去给自己的产品做营销。
这么多年倾尽所有积蓄、精力,一心一意终于培育出了优质鸡蛋,不曾想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。
高长亮的经历令人感慨,但这样的事情在农村做养殖、种植的人当中并非个例。
大多数农人都还是淳朴的传统思维,无论养或种,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、且不畏辛苦操劳,能养出、种出品质优渥的产品。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把这样优质的产品,更多更好更快的推销出去。
丰收的喜悦之后,是独自面对满仓硕果、苦无销路,只能眼睁睁看着收获变质的灰心和丧气。这种感觉对于他们来说,或许比慢刀子割心头肉还要难受。
《卖炭翁》中写道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”。农人所期盼的,无非是一年到头的辛苦不要白费,能多一些收入让家里过得好一些。农人不怕汗水流得多,只盼着能多流一滴汗多赚一分钱。
电商行业兴起,不少人学会了开直播、拍视频、开网店。一面利用网络流量,向更多的人介绍自己的产品;一面依托发达的物流便利、拓宽销路,精准寻找客户、将产品更快更多的销售出去。
这种现象固然令人欣喜,但对于那些因为年龄、文化等因素,对网络不甚了解的人来说,新时代科技的便利他们完全蹭不上一点。
对于这样的群体,应该如何帮助他们、谁能出面帮助他们,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需要鸡蛋请联系 高长亮:133 6515 3171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