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 关于“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.1.5” 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。
与此同时,
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又开始发烧, 担心是否复阳。
对此专家表示, 没必要对此变异毒株太过担心。 并非“国内首次检出”
据了解,该话题词的来源,
系中国疾控中心于今年2月15日发布的
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。
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称,2022年12月以来,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,其中1例XBB.1.5,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。
今年1月初,上海在境外输入病例监测中就曾发现XBB.1.5毒株。(详情请看往期文章《上海已测到XBB毒株,会二次感染吗?》)
1月2日,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,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.1和XBB毒株,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,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。
所以,该话题词更严谨的说法,应该是“中国内地首次检测出XBB.1.5本土感染者”。
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,
对于最近一些发热病例, 李侗曾认为, 除了少数是还没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, 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。 “当然不排除有过去3个月阳过的人 因为其他疾病导致发热再次就诊的情况, 但没有证据显示和新冠病毒有关。”
李侗曾介绍, 2020年起, 复阳病例就一直存在, 一些人持续两三个月还是阳性, 或者曾经检测阴性后再次阳性。
他表示, 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, 多见于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, 患艾滋病导致免疫力低下 或者肿瘤放化疗阶段的免疫力下降人群。
李侗曾指出,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。
复阳是同一次感染,一般不会有传染性,不会致病。
“再次感染和大家说的‘重阳’应该是一个意思,即再次感染病毒,通常和上次感染不是同一个毒株,或者遇到一个变异株后,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。”他表示,一般认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,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,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。
李侗曾还表示,复阳的人基本没有传染性,没有病毒相关症状,只是因为其他情况就诊发现核酸阳性或者抗原阳性。
高危群体可提前接种疫苗加强保护
此前,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,
XBB.1.5约占全美新感染新冠病例的40.5%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表示,“XBB.1.5属于XBB的变异毒株,与XBB毒株相比,XBB.1.5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,意味着其传播力可能会有一些增强。”
变异毒株能否在一个地区引起大规模传播,需要看当地人群的免疫力等。
“我国在前段时间已经有较多人群被感染,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免疫,所以目前不太可能引起新一波的流行,短期内也没有迹象表明XBB.1.5毒株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。”
蔡卫平强调,“XBB.1.5毒株虽然在一些国家引起了一定规模的传播,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,这一变异毒株的致病力在增强,所以,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,没有必要对此变异毒株太过担心,但为了应对这些变异毒株,没有阳过或者老年人等高危群体也可以提前接种疫苗加强保护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