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大学生,毕业后却没有留在大城市、而是回村种地。
对于这样的选择,大家怎么看?
半城顾北,20多岁的园主马浩,正弯着腰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葡萄。2019年,才刚毕业一年多,他就放弃了外地的工作,选择回到农村种田。
对于大部分小地方出身的人来说,日夜苦读、考上大学的目的是“走出去”。去到更大的城市,寻求更多的机遇,谋求更好的发展。
贸然“返乡”更像是怯懦的“逃跑”。
但马浩对此似乎毫不在意,总是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自己现在就是农民。
他的采摘园,现在约有40多亩,除了自家人、还雇了一些村里人帮忙。
冬春两季种草莓,夏秋两季是葡萄,日复一日,忙忙碌碌、育苗施肥、采摘销售,汗水滴进了土里、每一分劳动都扎扎实实长成了钱。
顾北这一片,土地平整肥沃,一直以来做种植的人就非常多。只是规模基本不大,一户一个果园,一家人忙忙碌碌、盈亏够一大家子的开支。马浩家之前也一样。
传统农业,不仅辛苦,风险也大。
收成好不好,就看老天,略有个风不调雨不顺的都要遭殃。销路好不好,全靠行情,只是走势时刻在变谁也猜不到。
农民能做的,就只有日复一日、面朝黄土背朝天,沉默的垂首、默默忍受着骄阳和风雨。
要是能享福,谁要当农民?
如果能有办法,一定程度上解决高强度的劳动与所承担的风险、获得的报酬不成正比的问题,那脚下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里、是不是也可以长出来黄金?
怀揣着这样的抱负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搞农业、搞种植。
2017年夏天,阳光玫瑰爆火,但国内却少有种植。马浩早早地嗅到了商机,当机立断开始种植阳光玫瑰。
一双捧了十几年课本的手,乍摸到黄土地、感觉哪哪都坑坑洼洼的不顺。好在他是个好学且能吃苦的人,慢慢地一季一季种下来,竟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。
老农民只想着怎么种好地,新农民却不止要种好地、多种地,还要琢磨着怎么才能把货多多地、快快地销出去。
农产品多是时令鲜物,一时卖不出去就得烂手里。无论保存还是运输,不仅难、成本还高,费钱又费力。
涨跌自然随行情,但货在手里,过于被动总觉得是坐以待毙。新时代的年轻人,更喜欢主动出击。
父母辈玩不转的网络,年轻一代可以。
电商的兴起,让销路不再局限于周边邻近。除了在各个平台开设店铺,马浩还拍起了短视频、做起了直播,详细又风趣地向网上的朋友们介绍顾北的优质水果。
今年的农业很难做,行情整体都不行,跌价跌得很厉害。
自打葡萄上市,马浩几乎没有一刻闲着的。所有能出货的销路,无论大小,无论线上线下,他都努力的去试、去做。
他所凝望着的,不是脚下的果园,而是如何通过各种渠道,一步一步将传统农业种植做出规模。
做一个闻名四方的品牌、做一个地方的地域性标志。
底气源自品质,顾北的土地种出来的阳光玫瑰,确实是肉眼可见的优品。
目前市场上,阳光玫瑰品类很多。但顾北所产的,果实更硕大,颜色更青翠,靠近就能闻到馥郁的花香。果皮极薄,果肉极翠,一口爆汁、糖度很高,入口甘甜还无籽。果香混着花香,感觉每一颗都凝聚了满满的阳光的灿烂气息。
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,所谓四方不一定是走出去,而是天下之大、有志者哪里都能去。
选择留在大城市扎根,是无惧风雨、奋力向上的勇士;选择返乡、用所闻所见所学所想,建设、振兴故乡的人,一样是不惧辛苦、努力拼搏的榜样。
“返乡”并不是“逃跑”,“小镇青年”未必都是为了“躺平”。鸿鹄之志,不一定在一线城市,小镇亦有无限生机。
胸怀梦想的人,无论身处何种境地、都会向着心中的明月奔赴而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