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便于家校沟通 老师往往会选择建立QQ群或微信群 来发布信息 保证与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 但是 如果群内混入了“假老师” 你能分辨吗?
真实案例回顾
7月1日晚 民警接到报警 洋河新区某学校老师 称有骗子冒充其本人 在班级群里收费 通知家长预交 “下学期资料费用198元” 前20名交费的 还可以让孩子获得一张“品德卡”
民警通过调取聊天记录发现 “假老师”在群里发布 收取“资料费用”198元的通知后 很快就有家长回复收到 所幸 有家长及时察觉到不对劲 在群内进行了劝阻 班主任也及时发现进行了处理 但还是有家长已经转账被骗
那么 骗子究竟是如何 潜入“家校交流群”的呢?
· 套路一:广撒网、搜索QQ群 ·
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 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 出现相关的群聊后 然后冒充老师、家长申请进群 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 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 骗子比较容易趁虚而入
· 套路二 :套近乎、获取进群二维码·
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 与其他家长闲聊、套近乎 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很多群聊设置 并未开启“群主确认”功能 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
· 套路三:换头像、伺机行动 ·
骗子进群后 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/微信 通常会备注为“xxx学生父亲/母亲” “潜水”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 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 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 并将自己的备注名 修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 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要求缴纳学费、培训费等各项费用
· 套路四:利用时间差,发布诈骗信息 ·
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 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 不法分子借机下手利用时间差 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进而实施诈骗
!警方提示!
冒充老师骗家长案件时有发生 请各位老师和学生家长 务必做到以下几点
01各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级的QQ群、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,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。各班主任启动入群验证功能,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、微信群。 02
如遇老师在群内收费情况,学生家长切勿盲目转账,及时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老师头像(微信、QQ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),如果有,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。 03
如果对收费信息产生怀疑,学生家长应向学校或老师进行核实,或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,避免被骗。 1
|